透明液壓實訓臺是一種集教學、實訓、創新設計于一體的現代化實驗設備,專為機械工程、自動化、機電一體化等專業設計。其核心優勢在于通過透明化液壓元件與模塊化結構,直觀展示液壓傳動系統的工作原理,同時支持多種控制方式與實驗內容,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。采用進口透明有機玻璃材料制作液壓元件,透光率高達93%,可清晰觀察液壓泵、換向閥、溢流閥、液壓缸等元件的內部結構及油路走向。
透明液壓實訓臺的操作步驟:
第一步:實驗前準備
環境檢查:
確認實訓臺放置在平穩、堅固的實驗臺上。
檢查周圍有足夠的操作空間,無易燃、易爆物品。
確保實驗室通風良好。
設備檢查:
目視檢查:檢查所有透明液壓元件(泵、閥、缸、油箱)有無裂紋、破損。重點檢查有機玻璃部件。
油液檢查:觀察油箱內液壓油(通常為L-HL32或L-HM32抗磨液壓油)的液位是否在油標尺的“MIN”和“MAX”之間。檢查油液是否清潔、無乳化、無雜質。如油液渾濁或不足,需按要求更換或添加。
管路檢查:檢查所有油管(通常為透明尼龍管)有無老化、裂紋、打折。檢查快速接頭是否完好。
電氣檢查:檢查電源線、電機接線是否牢固。確認急停按鈕處于彈起狀態。
準備元件與圖紙:
根據實驗指導書,準備好本次實驗所需的透明液壓元件模塊(如換向閥、溢流閥、節流閥、液壓缸等)。
準備好液壓原理圖和實驗記錄本。
第二步:搭建液壓回路
規劃布局:
在實訓臺面板上,根據液壓原理圖,規劃好各元件的擺放位置,確保油管連接路徑最短、不交叉、不扭曲。
安裝元件:
將選定的液壓元件模塊牢固地安裝在面板的固定槽或磁性底座上。
連接油路:
使用合適的透明油管,通過快速接頭連接各元件的油口。
關鍵:嚴格按照原理圖連接,P口(壓力油口)接泵的出油口,T口(回油口)接油箱,A/B口(工作油口)接執行元件(液壓缸或馬達)。
確保接頭插接到位并鎖緊,聽到“咔噠”聲為佳。輕輕拉拽油管,確認連接牢固。
避免油管過度彎曲或受壓。
第三步:啟動與調試
安全確認:
再次檢查所有油管連接是否正確、牢固。
確認液壓缸活塞桿處于安全位置(通常縮回到最短),運動路徑無障礙物。
確認溢流閥手柄處于完q松開(壓力z低)狀態(順時針旋轉到底)。
確認節流閥/調速閥處于適當開度(通常先開大些)。
確認換向閥手柄或電氣開關處于中位(對于三位閥)或初始位置。
啟動油泵:
接通實訓臺電源。
按下**“啟動”**按鈕,啟動電動機,驅動液壓泵。
觀察:聽電機和泵的運轉聲音是否正常(平穩、無異響)。觀察油箱內油液是否有大量氣泡(說明有吸空)。
系統排氣(s次啟動或換油后):
如果系統內有空氣,會導致執行元件動作不穩、爬行或噪音大。
方法:緩慢操作換向閥,讓液壓缸活塞桿往復運動數次,同時輕輕敲擊油管,幫助氣泡上升至油箱。觀察透明元件和油管,直到油液流動平穩、無氣泡為止。
第四步:調節與實驗
調節系統壓力:
在確保回路正確且執行元件未動作時,緩慢旋轉溢流閥的調節手柄(通常是逆時針旋轉以增加壓力)。
觀察壓力表讀數,將其調節至實驗要求的壓力值。
注意:切勿超過實訓臺的額定工作壓力(通常≤6MPa)。
操作執行元件:
操作手動換向閥手柄或按下電氣控制按鈕,使液壓缸活塞桿伸出或縮回。
觀察:透過透明元件,仔細觀察閥芯移動、油液流向、節流口變化等動態過程。
調節運動速度:
調節節流閥或調速閥的手柄,改變通過的流量。
觀察液壓缸活塞桿的運動速度變化,并與理論分析對比。
進行實驗:
按照實驗指導書的步驟,完成各項測試,如測量不同負載下的壓力、記錄不同開度下的速度、驗證回路功能等。
實時記錄實驗數據和觀察現象。
第五步:實驗結束與停機
卸荷:
實驗完成后,先將溢流閥手柄緩慢旋轉回松開狀態(順時針到底),使系統壓力降至z低。
停止油泵:
按下**“停止”**按鈕,關閉電動機。
復位:
操作換向閥,將液壓缸活塞桿縮回到初始位置。
拆卸回路:
待系統完q停止、無壓力后,方可拆卸油管。
按順序拆下油管,用專用堵頭或塑料帽蓋住元件油口,防止灰塵和雜質進入。
將元件模塊從面板上取下,清潔后歸位存放。
清理與檢查:
清理實訓臺面板和周圍環境。
再次檢查油箱液位,必要時補充液壓油。
檢查油管和接頭,發現損壞及時更換。